人生的意義是什麼?當我們高興的時候,我們不會去詢問這個問題。但是,當我們經歷委屈的時候、失意、坎坷、失望或絕望的時候,我們總會一遍遍地問著這個問題。似乎生命總有辦法把一道道苦澀的菜餚,端上來逼著我們吃。
而這些我們向生命詢問的問題,常常沒有答案。它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落幕。但有時候,它太痛苦,苦澀無法散去,形成了焦黑的柏油,附黏在我們的心中。
在『活出意義來』的書中,作者是納粹黨的集中營的倖存者,他用他自身的經歷和本身是精神科醫師的身份,試圖回答人生的意義。他說,“It did not really matter what we expected from life, but rather what life expected from us.” 我們不是對生命有所要求,應該是反過來,生命 祂對我們有所要求。
我們應當停止詢問生命的意義,而是思考,是我們,才是生命拷問的對象。我們的回答應是用我們的行動,來解答生命的問題。 (”We needed to stop ask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, and instead to think of ourselves as those who were being questioned by life – daily and hourly. Our answer must consist, not in talk and meditation, but in right action and in right conduct.” )
這個是可以解釋為什麼人與人的機運不同、選擇不同、背景、生活和追求通通不同。
不過,為什麼呢?所有生命丟給我們的問題,我們必須去探索和解答嗎?
其實不然,我們有選擇權。
書中相信,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起責任,履行生命拋給我們各自的任務,找尋正確的解答。”Life ultimately means taking the responsibility to find the right answer to its problems and to fulfill the tasks which it constantly sets for each individual.” 對於“責任”的部分,跟高效人士的第一個習慣 – Proactiveness – 很像。我們必須主動地承擔責任,拿出掌控權和決定我們自己的態度。
不是每個人都相信主動權,主動的去承擔和面臨生命。
如果我們決定擔當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,書中闡述,我們可以通過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的意義,即:(1) 通過創作或做事;(2) 通過經歷某事或遇到某人 (自然、文化、愛、善良、真理和美麗);以及(3) 通過我們對不可避免的苦難採取的態度,勇敢的接受生命拋出的挑戰。
我覺得這個解釋是有趣的,而且,我們一定不是僅限於某種方式。生命的意義可以以上皆是,時時改變。
關於第二點,作者還說,愛是唯一一個能讓人打從心底了解另外一個人的性格的途徑。只有通過愛他,我們才能看到心愛的人的本質和特徵,和他的潛能。
常常,當我們在執行這些任務的過程,或者只是度過每一天,每當經歷情緒的起伏,總有我們無法平靜下來的時刻。對此,書中說,『把情緒形成清晰的畫面,情緒就不會再讓我們痛苦。』也就是把情緒,提升到情緒之上,客觀的來看待整個事件。我非常認同,把自己的情緒抽出來,有助於理解情緒。這些情緒上的折磨,也應該讓我們在其中有所成長,才不會白白經歷。
本書對心理健康的註解也很耳目一新,『心理健康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緊張(tension) 基礎上的,一種在已經取得的成就與應該完成的成就之間的緊張,或是成為和即將成為什麼之間的差距。這個緊張是人們有的,也對於心理健康不可或缺。』也就是說,適度的挑戰讓我們心中產生交集的情緒,是非常正常的,也是健康的。我們其實需要的是一個值得追尋的目標。
最後,書中說,每個人的生命意義是絕對不相同的。我們每個人生來迎接生命給我們下的戰帖,用我們自己的方式,承擔起這個去給予生命解答的責任。
生命的意義也是清晰明確的,不籠統模糊。就像祂每次交給你的任務,是非常真實而具體的。透過一次次身體力行地尋找和執行,我們在體驗中完成生命的任務,從而為人,從而生。
感谢您分享对“是的人生:尽管一切”的看法! 维克多·E·弗兰克尔(Viktor E.Frankl)的书
这真是大开眼界! !
Nice! 你的中文很好!